7月10日,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70万千瓦水轮机组——三峡工程26号机组开始并网发电,专家称,这标志着中国机组制造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已达到全球水电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拥有三峡工程26号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是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十五"期间,哈电集团一手抓引进核心技术加快消化吸收,一手抓自主开发优化创新品牌,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和节能减排产品,使自己一举跻身于世界发电设备制造的先进行列。目前,国内1/3的火电机组、1/2的水电站机组均由哈电集团生产。

首台三峡基座制造成功。
哈电集团确立技术领先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同行业核心技术, 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今,哈电集团构建了一个在同类企业中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框架,形成了以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研究开发"层,以主机设计、工艺部门为核心的"制造技术"层和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上游技术"层三个层次的产品创新体系。
作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十五"期间,哈电集团对19个重大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总投资21.3亿元。
哈电集团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大容量、高参数水电机组;环保指标高、可靠性好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电设备及重型燃机联合循环、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高效、清洁大型发电设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哈电集团现已形成水电、煤电、核电、舰船动力和电站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系列,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几十年来,几代哈电人自强不息、锐意创新,创造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的诸多"第一",共完成科研成果3500多项。葛洲坝12.5万千瓦水电机组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5万千瓦低温核供热装置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万千瓦空冷汽轮机、喷钙脱硫成套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
亚临界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制,获国家重大装备特等奖;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获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奖;秦山60万千瓦核电站设计与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到2006年底,哈电集团已拥有58项专利。
立足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哈电集团抢占市场先机,为研制新兴能源设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哈电每年拿出不低于5%的销售收入,研发新产品。哈电集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12万千瓦直驱式风电机组的研制",并自主研制成功该机组。这是目前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制造完成、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哈电成功研制2台65万千瓦核汽轮机发电机组,现已具备开发百万千瓦级大容量核汽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哈电集团研制的全部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每年可节省620万吨标准煤,同时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哈电研制的大型环保发电设备,在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热销。

采用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玉环电厂。
以制造9F级重型燃机为例,哈电集团快速实现先进技术车产化的能力令人惊叹。与美国通用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协议》3年来,共赢得了25台燃气轮机的供货合同,市场占有率达到48%,为消化此项技术并自主创新提供了产品依托。在第一捆11台机组制造完成后,国产化率达到30.28%;第二捆6台机组制造完成后,最高国产化率达到了55.48%;在第三捆项目完成后,9F重型燃机的国产化水平高达到75%以上,所有GE公司转让的技术奖全部实现国产化。
展望未来,哈电集团除继续发展大型高效、低污染燃煤机组及大型水电机组与抽水蓄能机组外,着重发展1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和并网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新兴能源设备。哈电集团董事长宫晶堃说:"哈电集团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新兴能源设备,是国家发展能源战略的要求。引领我国发电设备更新换代,哈电集团义不容辞。这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集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