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9亿千瓦左右。但目前仅仅开发了不到1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而目前世界不少先进国家,比如瑞士有60%的电力来自于水电。
毛亚杰乐观地表示,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不到4亿千瓦,如果水电全部有限开发将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将极大缓解当前火电紧张局面。并且,水电价格的趋势是逐步降低,跟火电逐步上涨截然相反。目前,水电是平衡电价的最重要因素。对不少电网的统计分析表明,电网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水电。
发展水电有一个问题是周期长,因此需要有战略的前瞻眼光,至少要往前看5年以上。毛亚杰表示,近两年水电发展很快,但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过于缓慢。从1992到1998年间,每年只有一两个几十万千瓦水电项目开工。直到2000年发改委对发展水电的思路才真正清晰起来。
丧失了未雨绸缪的机会,当用电高峰来临,大力发展火电成为了必须的选择,这又引发了煤电的一系列问题。“像广西龙滩水电站,400万千瓦的装机,1997年就具备开工条件,但被压下了。如果建了,现在刚好赶得上当地用电高峰,这样的电站我可以举出好几座。”毛亚杰惋惜地表示,现在只能是望梅止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沙亦强说,大力发展水电势在必行。但根据专家预测,中国要初步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人均一个千瓦的电力,以2002年15亿人口计,将有15亿千瓦的需求。以这个数据看,水电即使全部开发也只是杯水车薪。
可持续能源战略势在必行
这样的结论让人悲观,但实际上中国电力还有其他选择。
2004年,就在中国电力大面积告急之时,一个汇集了发改委能源局官员、电监会官员、电力企业领导人、电力专家参加的“科学电力发展观”研讨会悄然举行。官员、学者在会上的发言,清晰描绘出了电能困局的破解之道。
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计划发展部处长丁震行在会上表示,积极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毛亚杰认为,水电核电互补是将来电力的优良选择。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与农电处处长史立山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寄予厚望。风能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据分析,中国有20%的土地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陆地可开发装机总量月2.5亿千瓦,海上风能则有7.5亿的装机容量,可开发总容量达到10亿千瓦。这样大的储量让国外不少专家也发出艳羡的惊叹。
生物质能也受到了专家们关注。作为一个能业大国,中国仅可用做能源的农作物秸杆就有3.5亿吨,而总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多源电能的前景十分乐观,但眼下的发展路径之困却急待突破。
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也对可持续能源快速发展不太看好。毛亚杰表示,核电、风电由于初期生产价格较高,需要国家扶持才能获得发展,但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并不乐观。水电到2020年预计装机总容量1亿千瓦,风能为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仅2000万千瓦,太阳能仅仅为100万千瓦。这是一位政府官员透露的发展规划。
2005年初,相关部门针对蜂拥而上的火电项目发出了调控指令。值得注意的是,在蜂拥而上的电力项目中,火电占了绝大部分,水电、核电、风电比例很小。毛亚杰认为,这跟发展观念直接相关。水电、核电、风电建设周期都相对要长,在电力紧缺背景下,利益驱使投资者当然选择见效快的火电项目,可持续能源发展受到了冷落。缺乏可持续能源的长足发展,于是出现了火电投资潮涨潮落的循环。
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体改处处长孙耀唯在“科学电力发展观”研讨会上直陈:关键是实现发展观念的创新。
丹麦是个盛产童话的国度,现在丹麦在发电领域为我们讲了一个新的童话:秸杆发电,目前已经建立了130家发电厂。而在中国,大量的秸杆被焚烧。据称,一位丹麦专家在河北看到遍野焚烧的秸杆,竟然潸然泪下。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30%。面对即将到来的可再生能源时代,各国正在迅速前进。丹麦的风电已达到总电力的18%,而德国2002年风力发电已经占世界风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法国计划在2025年风电达到发电总量的25%。这还仅是它们整个可持续能源战略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如何加快中国的脚步?这已经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