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尽管夏热冬冷地区地热供暖逐渐成为共识,但有关部门对于地热资源和市场的重要基础数据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并未对城市供暖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只有摸清资源“家底”,才能为地热供暖项目落地提供有效参考。“我是江苏人,儿时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天深有体会,一到冬天又冷又潮又湿,耳朵都长了冻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报道 > 正文

地热资源丰富 供暖呼声高涨 夏热冬冷地区地热供暖提上日程

2020-09-24 08:54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齐琛冏

核心阅读

尽管夏热冬冷地区地热供暖逐渐成为共识,但有关部门对于地热资源和市场的重要基础数据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并未对城市供暖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只有摸清资源“家底”,才能为地热供暖项目落地提供有效参考。

“我是江苏人,儿时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天深有体会,一到冬天又冷又潮又湿,耳朵都长了冻疮。”在近日召开的“挪宝集团·2020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暘一席话,开启了与会人士对夏热冬冷地区清洁供暖的热烈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夏热冬冷地区人民温暖过冬的需求日益旺盛。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是下一阶段发展地热供暖的重点区域。

那么,作为供暖市场下一个“风口”,该地区将如何有效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资源,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具体落地中,各地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此进行了进一步采访。

具备地热供暖条件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南方供暖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曾多次强调。在曹耀峰看来,夏热冬冷地区清洁供暖是民生所向,大势所趋。

据了解,夏热冬冷地区涉及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的超百座城市。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冬季集中供暖的分界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但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理事长陈焰华看来,判断城市供暖与否的依据并非仅有室外空气温度,而是应综合考量人体舒适度和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空气湿度大,部分潮湿阴冷地区的人体体感温度甚至低于北方部分地区。”他告诉记者。

据曹耀峰介绍,近年来,夏热冬冷地区民众的供暖需求日益旺盛,已自发采用空调壁挂炉、小太阳、电热膜、电锅炉等分散方式为主的供暖形式。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科学推进,目前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舒适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分散式、自发式供暖不可持续。

在清洁高效供暖的呼声中,供暖行业将视野转向了可再生能源,夏热冬冷地区“地下”优越的热能禀赋逐渐得到关注。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数据,夏热冬冷地区涉及的16个省市中,中深层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1.8亿吨标煤,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4亿吨标煤,且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水温日变化幅度小,是一种品质良好的稳定冷热源。

“夏热冬冷地区地热资源、地表水丰富,可以大规模支撑冷热联供,一次解决‘夏热’和‘冬冷’两个问题,利用率高。此外,该地区的GDP之和占全国GDP比重的45%,区域供暖又将进一步拉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提振区域疫后经济。”曹耀峰表示。

大批示范项目已落地

随着地热在夏热冬冷地区规模化供暖制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业内共识,曹耀峰认为,夏热冬冷地区可借鉴北方地区经验,结合自身条件,实现规模化供暖,在充分挖掘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潜力的同时,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

记者注意到,以江苏扬州为例,2018年12月起施行的《扬州市市区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将“促进节能环保”作为集中供热原则之一,并鼓励研究、推广、采用先进的供热方式、技术和设备,提高供热的科技水平和供热质量。

江苏省第一个将地热资源作为能源利用并实施回灌的典型工程亦落地扬州。据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徐雪球介绍,江苏油田扬州真武基地将废弃石油井改造为地热井,对18万平方米居民区进行集中供暖,每个供暖季可节约燃煤5000余吨。

记者梳理发现,地热行业已经打造了一系列“清爽度夏、温暖过冬”的示范工程:武汉天河机场建筑面积65.98万平方米,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制冷;江西九江九龙新城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满足3000余户居民的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及生活热水需求;中石化江汉油田矿区采用中深层地热为主、浅层地热为辅的形式,大规模替代燃煤锅炉,总供热面积达530万平方米。

据陈焰华介绍,地热供暖、制冷对公共建筑来说尤其有利。“酒店、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供冷供热负荷高于民用建筑,用能时间长,常年有生活用水需求,且用能时间相对一致,使得其供冷供暖系统运行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

“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是前提

尽管南方供暖逐渐成为共识,但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有关部门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地热资源和市场的重要基础数据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并未对城市供暖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陈焰华向记者强调,夏热冬冷地区地热供暖,摸清资源“家底”是前提。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了全国地热能资源调查,对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的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分别进行评价,为行业提供了一定指导。

但是陈焰华指出,在供暖项目实际落地中要注意的是,一个区域的地热资源储藏量不等于可利用量,可利用量也不等于最终实际利用量。在进行前期勘查时要考虑当地江河湖泊、密集建筑、道路与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评估出实际可利用的资源情况,才能为地热供暖项目落地提供有效参考。

“必须对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勘探,并根据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供暖建筑物类型进行能源设备和系统配置,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促进地热供暖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他表示。

今年7月底,中国科学院启动了“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咨询评议项目,为长三角这一夏热冬冷典型地区“摸清家底”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三角是夏热冬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通过带头示范,可为其他夏热冬冷地区推广地热供暖提供经验和借鉴。”陈焰华对此认为。

曹耀峰表示,可按照“深浅结合、冷热联供、因地制宜,多能协同、梯度发展”的思路开发夏热冬冷地区的地热资源,以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基础,重点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打造出一批“地热+”示范工程,实现多元化供应和结构优化,稳步提升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供热中的比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