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怀何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古往今来,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人剡揽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工业企业的环保节能技术升级与改造。热电联产技术全国领先,绿色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浙江新中港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中港

首页 > 火电 > 火电环保 > 报道 > 正文

新中港:热电领域的“亚洲飞人”

2019-08-21 16:4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索炜

“正怀何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古往今来,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人剡揽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工业企业的环保节能技术升级与改造。

热电联产技术全国领先,绿色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浙江新中港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中港”),作为一家从事传统热电联产的企业,在30年的岁月里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首家通过全省超低排放验收,建设全球首创的亚临界35兆瓦背压供热机组,连续10年供电煤耗指标低于200克/千瓦时,供热价格始终保持浙江省较低水平……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新中港一刻不停革新的汗水和付出,是新中港勇者无畏坚韧品格的映照。

引领热电行业近30年。稳重的新中港终于决定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阅,于2019年申请IPO(首次公开募股)。

掌舵新中港30余年,今年已年逾70的谢百军参与了我国和浙江省《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研究,是我国热电行业历史上不可回避的人物。

近日,谢百军走进新华网《中国经济的韧性》特别访谈,讲述新中港的前进故事,追溯我国热电行业的转型升级路。

节能降耗、超低排放——企业遵从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

从“有电用就好”,到“要用清洁电”,中国热电行业走过的是一条市场倒逼、政策趋紧、产业转型的升级路。

新中港体会了其中的苦辣酸甜,更身体力行地引领了产业的技术革新。

新中港的前身,嵊县热电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承担了解决当地缺电问题的历史使命。

经济的发展不会永远以环境牺牲为代价。事实上,新中港等传统热电企业受到市场节能倒逼的“第一击”来自于1988年经济过热造成的煤价上扬。不消几年的时间,煤价就由建厂初期的100元左右一吨涨到300多元一吨。

能耗高,成本就高。节能降耗从彼时起,就成为了新中港“致胜”的关键词。

节能环保技改没有捷径,就要下定决心搞研究、敢投入。

近年来,“我们一个小小厂花了四亿四千多万元进行节能环保改造。”总装机约70兆瓦的新中港舍得投入,早在2015年就成为浙江省首家实现全厂“超低排放”(按天然气电厂排放标准)的热电企业。而国家2015年才提出,对东部地区火电行业要求到2017年基本实现超低排放。

如今,新中港的供电煤耗已经连续10年低于200克/千瓦时,最低时仅有约150多克/千瓦时,远低于超低排放要求的“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这一数字。也因此,新中港早在2008年,就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技术推广中心选为全国最佳节能实践案例,2017年又被评为全国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在全国推广。

身先士卒的新中港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其连续8年去非净利润率高于30%。作为一家纯内资的民营热电企业,新中港为实现这一数字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

新中港的环保改造是“壮士断腕”式的。谢百军介绍,2012年投产的5号机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超高压参数的反动式背压机组。看到5号机带来的环保节能效益,新中港一鼓作气,将前4台机组全部拆掉重建!

一时间,新中港成了“风流人物”,不少企业来到新中港取经。其中,不乏国有电力集团的领导。

雄关漫道真如铁。新中港高质量发展不止步。谢百军透露,公司正在建设全球首创的亚临界35兆瓦背压供热机组,配22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预估供电煤耗143.4克/千瓦时、供热煤耗38.05公斤/吉焦,优于天然气排放标准。对于从事热电行业的企业而言,这又将是一个“飞跃”。

坚定信念、厚积薄发——企业应对变局之“良法”

新中港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但谢百军从来没有动摇过技术升级的信念。

伴随全球经济发展,新中港也受到过几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民营的传统工业,地处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浙江,不少当地工业企业经过几次金融危机浪潮的洗礼后,都倒闭了,或者转型其他行业。

真金不怕火炼。新中港屹立不倒,成为浙江省八十年代投产至今仅存的少数几家热电联产企业之一。

煤价高,下游企业用热量减少,这是经历过三次经济“过热——下行”波动的谢百军对金融危机最直观的感受。

“宁可勒紧裤腰带,股东不分红,中层以上停止拿年薪,也要坚持技术改造,给员工加薪。”军人出身的谢百军将坚毅的品格赋予了新中港。

控制成本,同时继续加大投入。新中港应对危机时提出的特别措施并不矛盾。“我们分配减少,消费性的支出控制得很紧;投入非常大,要比一年的盈利还多。这样技术进步就比较快,生产能力也提高了,低谷出来后也能满足用户用量的增加。”

谢百军的眼光是超前的。正如他在危局中看到行业潜力一般,在顺境中他看到了未来热电企业的竞争关键点——绿色发展和降低供电、供热价格。殊途同归,控制成本、控制能耗势在必行。

谢百军强调,技术创新就是要舍得投入,还要不怕失败。

新中港就有一种越挫越勇的性格。谢百军介绍,1992年新中港投产的全国第一台节能环保的循环流化床锅炉(2号炉)经历了数年的改造完善,才逐步达到设计要求;2002年投产的全国首台用于热电联产的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效益虽比原来次高压机组高很多,但仍不能达到18000千瓦(4号机)设计发电量,发电量达到13000千瓦左右,机组就会产生严重震动。

面对这一问题,公司领导层与骨干一度流失,就连外国专家都找不到问题所在。谢百军和公司骨干、制造厂家一起锲而不舍,最终发现症结,并作改造,发电量一下子超过设计值,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新中港的技改路是中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过程的代表和缩影。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绿色转身和技术升级,不少先进技术,如三代循环流化床和技术标准甚至输出国门。作为我国热电行业的领军人物,谢百军很有成就感:“国外目前普遍采用抽凝机组,一边发电,一边抽出一部分气来供热。我们中国强调要背压机组,发过电的气全部用掉,冷端的损失为零,能耗远远低于国外。现行中国火电热电的环保标准也远严于西方发达国家。”

新中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速。据谢百军介绍,目前该公司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院士工作站,持续进行项目研究与投入。针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新中港还联合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电力学院开办在职学历学习。

谢百军自豪的告诉新华网,新中港目前约有300名员工,人均创造收入超过200万元。

聚焦主业、敢于投入——企业立身长远发展之“计”

早在2008年,谢百军就提出了“六个转变”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内容包含“从以发电为主转变为以供热为主;从以抽凝机组为主转变为以背压机组为主;以及从中压次高压参数为主转变为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为主”等。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身体力行的新中港已经转变为一家以热电为主业,以背压机组为热电联产主要技术路线的先进热电联产企业。

“聚焦主业”,谢百军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强调,他认为这是企业要敢于直面问题,是脱虚向实的关键。他称,企业一旦在多行业过度扩张,涉足太广就会失去聚焦主业的精力。目前新中港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达99%以上。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对自己的主业有信心,就要看其敢不敢投入。艺高人胆大。新中港近年来每年平均投入科技创新7000万至8000万元人民币,已和其年净利润几乎持平。

“我们中国现在是热电规模第一大国,有三亿九千多万千瓦的热电机组;供热量也最多,有50多亿吉焦。”看到市场的蓝海,谢百军思考不停。30余年聚焦热电联产主业的经验告诉谢百军,热电联产行业未来发展不光要关注热效率,更要在㶲效率上下功夫。

谢百军称,热电联产的实质就是能源转换。高品位的电能做更多功,而低品位的热,即低温低压的蒸汽由于不能做功,因而价格就低,这就是二者㶲效率的差异。

如何将二次能源尽可能多转化为高品位的能源,大幅提高㶲效率,以显著改善经济效益是谢百军能够从新中港出发,推动我国热电联产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㶲效率的提升需要整个热力系统的提升!背压机组的广泛研究与应用与此就是相辅相成的。谢百军称,新中港正在筹建的背压机组就是超临界的温度,亚临界的压力,发电量与高压机组相比,能够增加近80%。热效率、㶲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极大带动经济效益,同时更好地保障当地的供热、供电。

谢百军的这一理论不仅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认同,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目前,浙江省已规定停建高压以下供热机组。可以预见,未来,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将成为行业主流。

“投入大,产出小”。谢百军充分认识到行业的性质,企业上市后如何解决重资产行业普遍面临的资本回收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减少产业链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谢百军再度陷入深思。

答案仍然只有一个:降低能耗,节约成本。这次,谢百军打算在输入耦合和输出耦合上下功夫。

将煤的单一输入转变为煤、天然气、生物质、以及垃圾、污泥耦合;将输出主要是热和电,扩充为热、电、冷、高压与中压的压缩空气等。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上下游市场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新中港要把热电联产每个环节的能耗“吃干榨净”。谢百军又提出了新的“三化”——高效化、清洁化、信息化,目的在于节能环保,和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

勇立潮头,谋求融入资本市场的新中港还将激发人的巨大潜力。“我们企业约有300人,IPO自然人持股就有175人。”谢百军称,民主的管理,可观的工作回报,必将激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浙江省节能冠军;全国“十大节能工程之热电联产‘最佳节能实践案例’”;全国节能标准化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新中港用不停的创新升级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起跑落后,弯道超车,加速追赶……新中港的30年是我国热电企业在节能减排“越野长跑”中奋起直追的真实写照。新中港们用坚韧的品格书写“不屈”的拼搏,更筑就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