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我出生在安徽江南的一座小乡村,那时候的江南小镇,常常停电,有时甚至一停便是一周左右。后来上学了,停电的夜晚,我和妹妹俩经常就着一支蜡烛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纳鞋底、织毛衣。奶奶就会对我们说:“好好读书,长大了考个好大学,将来到大城市里生活,天天都有电用了。”在那时,蜡烛、手电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报道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十一年风电路

2018-11-12 13:54 来源: 大唐江苏新能源分公司滨海海上风电公司 作者: 吴建

32年前,我出生在安徽江南的一座小乡村,那时候的江南小镇,常常停电,有时甚至一停便是一周左右。后来上学了,停电的夜晚,我和妹妹俩经常就着一支蜡烛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纳鞋底、织毛衣。奶奶就会对我们说:“好好读书,长大了考个好大学,将来到大城市里生活,天天都有电用了。”在那时,蜡烛、手电是村里家家户户必不可缺的。即便是有电的日子,家里用的电灯泡功率也只是15瓦的,灯光昏暗,因为电费很贵,家里得省着用电。

1978年,改革春风从南至北,吹遍了中华大地,中国迎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如今,已经是整整40年了。这40年随着电力改革、能源结构调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大,随之带来的是家用电器的普及。从父亲买的第一台电视机开始,渐渐地,电扇、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曾经的奢侈品都一一进入了我家。

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第一次离开安徽去了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厦门,入职大唐漳州风电公司,开始了我至今已11年的风力发电职业生涯。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风机,在漳州一座半岛小渔村,沿海岸线矗立着33台歌美飒G52风机,55米的塔筒高度,750千瓦的单机容量,后来有了二期、三期风电项目,风机高度从55米到65米再到72米,容量也从750千瓦到1250千瓦再到2000千瓦的直驱风电机组。从厦门到广州再到盐城,这11年,风电迎来质的飞跃,陆地风电百花齐放,随处可见。2016年,我从广东调到江苏,也从陆地风电转战海上风电。自2010年集团公司成功中标江苏滨海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始,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滨海风电人始终坚持在这片蔚蓝的海域。在浩浩荡荡的改革大潮中,我们不断的再学习、再思考。滨海风电项目是集团公司首个自主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12月3日,220千伏系统设备电网受电一次成功,取得了风电场220千伏系统设备受电一次成功、陆上集控中心受电一次成功、海底电缆受电一次成功、海上升压站受电一次成功、受电工作第一次指挥操作正确的“五个一”好成绩。2018年 7月30日11点58分,滨海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开工仪式在86号风机海上施工现场举行,标志着中国大唐创新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对推动集团公司“一五八”发展战略在江苏落地具有重要意义,全力打造中国大唐海上风电精品示范工程是我们滨海风电人的光荣使命。

进入大唐那年我才21岁,转眼已过不惑之年。这十多年我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从运行检修到工程基建到前期规划再到党群思政,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我钟爱的风电事业。眼看着滨海海域一点一滴的变化,经历着集团公司的发电量一年比一年增大,见证着中华大地灯火辉煌的璀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了中国的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正在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新能源所带来的,是社会的文明和生活的进步。近年来,中国风电连续多年新增装机居全球首位,风电也超越核电,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三大主力电源。

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也正在亲手缔造着这伟大的时代,从家用电器的普及到海上风电事业发展,电力的变革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缩影。我能成为新能源发展的见证者,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