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专家在论述环渤海地区建设核电站的决策中多次提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事实上,近年来日本核电正走上逐步重启之路,从2015年8月到2018年11月,其恢复重启的核电机组有9台,并且今年最多,重启达4台之多。笔者以为,适时回顾和研究7年来日本对核电的态度及其政策变化,将会对我们客观地认识福岛核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评论 > 正文

发生重大核事故的日本为什么要重启核电?

2018-11-12 08:5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王晓峰

近日,有专家在论述环渤海地区建设核电站的决策中多次提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事实上,近年来日本核电正走上逐步重启之路,从2015年8月到2018年11月,其恢复重启的核电机组有9台,并且今年最多,重启达4台之多。笔者以为,适时回顾和研究7年来日本对核电的态度及其政策变化,将会对我们客观地认识福岛核事故更有裨益,并对我国核电未来的发展以及加强监管起到积极作用。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核电重启及原因分析

福岛第一核电站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共有6座机组。按照设计标准,其具有抗8级地震能力,设计寿命为40年。地震发生后,反应堆安全停堆,但地震和海啸的叠加大大超出了最初设计电站时所作的危害假设,最终导致1号、3号和4号机组的反应堆厂房内发生爆炸,大量放射性泄漏,核事故最终定级(INES)为最高的7级。

福岛核事故后,尽管多数民众仍然反对,但日本核电正逐步重启。2014年4月11日,通过了新的《能源基本计划》,将核能定义为“重要的基荷能源”。从2015年8月到2018年11月,其恢复重启的核电机组有9台之多。

日本核电站重启必须根据最新规制基准进行合规性审查,还必须由核电站与当地自治体签订原子能安全协定。2013年6月19日,日本正式确定了核电监管新标准。日本的所有核电站,如果不能满足新标准、无法通过国家审查的话,就不能重新启动。

新标准吸收了许多国外先进核电国家的安全管理经验,纳入了许多新的理念,新标准与新修订的《反应堆管制法》等核电法律挂钩,核电站重大安全对策都按照法律规定设为各家电力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在日本国内属于首次。

新标准中大幅增加了对严重事故、地震或海啸、飞机恐怖袭击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新标准还将核电站

的运转年限设定为40年,但如果情况特殊,可以申请延期20年,前提是须对申请延期的核电站实施“特别检查”,即扩大检查的范围。

2018年7月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最新制定的“第5次能源基本计划”,继续推进安全前提下的核电重启。这一计划还提出继续推进核燃料循环技术路线的方针。

福岛核事故重创了日本核电产业,使其雄心勃勃的“原子能立国”计划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就目前日本国内的能源结构、政治形势、核电外交等而言,放弃核电产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基于经济性的考量。弃核后现阶段唯一可依赖的只有化石能源,对于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日本来说,这在经济上非常不划算。

其次,继续发展核能是日本不同主张政党之间相互博弈的选择。出于政党政治、利益集团、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形成了持不同政治主张的拥核联盟和弃核联盟,其力量的强弱对比和相互博弈造成了核政策上的反复。

再次,继续发展核能是进一步开展核电外交、占领国际市场的需要。核电曾是日本出口的一个支柱产业,核事故使得日本“核电安全神话”破灭了。为了重拾国际社会的信任,重启核电成为必然,这样才能向国际社会证明福岛核事故不代表日本的核电技术落后。

最后,继续发展核能是为了维护日本国家安全。早在2012年6 月日本政府修改《原子能基本法》时,就有德国专家指出,日本核电背后包含着“国家安全链”的需要。

日本核电重启对我国核能发展的启示

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厂共计17座,机组共计56台,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排名世界第三;已投入商运机组40台,排名世界第三,机组运行共计约310堆年;在建机组16台,在建机组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我国各商运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符合规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近几年没有新批的厂址,新项目的匮乏对人才队伍建设及核电“走出去”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日本对福岛核灾难的体会比其它国家要深刻得多,但依然选择逐步重启9台机组,相信将来还会重启更多的机组。而我国具有厂址优良、技术先进、监管有力和运行良好等核电竞争力,为什么在核能发展上仍然踯躅不前?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刻思考。

诚然,我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增速放缓,但雾霾治理任务艰巨,对化石能源依赖度较高,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用电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核电则是破解上述诸多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只有国内核电发展得好,才能在国际上形成优势,才能更好地“走出去”。若是再搁置几年,一旦造成人才流失、制造能力丧失,这方面的竞争力将大受影响。

目前看来,核能可能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措施。我国的核电发展从“跟随”到“引领”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正在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这得益于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及中国核工业人的孜孜追求。每个世序的交替必然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而任何技术都存在风险。笔者以为,重大工程建设是基于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有效管理的实践,若用“一旦”“万一”来“审慎决策”,很可能是现代版的杞人忧天。核安全文化的本质是谨慎质疑的,必须严之又严,慎之又慎,但如果脱离概率来谈危险,抛开剂量来讲毒性,结果就会导致风险无限放大,寸步难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在核能发展上切莫错失良机。

相关链接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国家纷纷采取了消极的核电政策,决定短期或长期放弃核电,但多数国家对发展核电持谨慎态度。

2013年3月,英国、法国、西班牙等12个欧盟国家联合签署部长级会议宣言,明确表示将核能发电继续作为重要的低碳能源之一。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要求核监管委员会对美国的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把日本的经验教训运用于设计和建造新一代核电站上。

俄罗斯对核电的政策更为开放,在2012年宣布将于2030年之前投资3000亿美元在国内外分别新建38个和28个核电机组。俄罗斯目前正在世界12个国家建造25个核电机组,而俄方总共收到了36个核电机组的订单。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原标题:发生重大核事故的日本为什么要重启核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