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去10年的思考,只要坚持,就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龙头,甚至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郑永刚,祖籍浙江宁波,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会长,杉杉品牌创始人。1980年代,郑永刚携杉杉横空出世。身着杉杉西服是彼时中国男人的潮流标志,中国服装业第一个电视广告语、沪语句式的杉杉西服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访谈 > 正文

对话杉杉股份郑永刚:从服装到锂电池 未来是新能源

2015-10-27 11:33 来源: 小康 作者: 陈亦佳 肖菲菲

“你过去10年的思考,只要坚持,就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龙头,甚至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郑永刚,祖籍浙江宁波,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会长,杉杉品牌创始人。

1980年代,郑永刚携杉杉横空出世。身着杉杉西服是彼时中国男人的潮流标志,中国服装业第一个电视广告语、沪语句式的“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更是妇孺皆知。

20多年过去,那一代创业企业家在显赫一时之后,已多半凋零。郑永刚却依然屹立潮头:“2012福布斯全球时尚界25华人”、2011年“全球华人经济领袖”……

“跑得快,不等于跑得好,一跤摔出去就没有了。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要想做成长久的企业谈何容易。你要静静地观察,不断地改变,稳健地向前。这是中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你总有机会。”

起承——

1989年5月,宁波市工业局把鄞县棉纺织厂厂长郑永刚调到了生产西服的甬港服装总厂,目的无他:由于巨额亏损资不抵债,服装总厂只有300个拿不到工资的工人和因改造流水线留下的300万元债务,实际上已经破产,郑永刚是奉命来处理最后的烂摊子的。

天命似乎已定,但31岁的郑永刚还是想尽人事搏一把。198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爆发的西服热潮已经席卷城乡的每个角落,当农民下地都穿着土裁缝做的西服时,中国的西服市场彻底陷入了疲软的谷底。这是全世界永恒的流行,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水土不服?郑永刚远赴深圳调研,在火车上发现了一个身着国外走私西服的年轻人。那一瞬间,郑永刚顿悟了:中国的西服都是继承解放前红帮老师傅的做法,是用黑炭衬等支撑起的“盔甲”,而国外西服早已是轻、薄、挺、软的时尚趋势。

回到宁波,郑永刚指挥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做出了新一代轻、薄、挺、软的中国西服。郑永刚指着厂门前苍翠的三棵杉树说:“我们的品牌就叫‘杉杉’吧!”

正赶上服装销售的黄金季10月,郑永刚决定:“卖到上海去。”

上海,一百年来一直得风气之先,是中国时尚的桥头堡。郑永刚知道,要想在服装市场立足,上海一役至关重要。只有债务没有财务的郑永刚借了6万元,全部投在电视台,做了中国服装业的第一支电视广告,然后携“不要太潇洒”的轰动效应,说服了上海淮海路、南京路上的十家专业服装店借柜让杉杉上架试销。杉杉的销售人员现场把杉杉西服扔进洗衣机,水洗完毕拿出来一抖,果然是轻、薄、挺、软,水洗不变形。

毫无疑问,杉杉西服征服了素以眼光挑剔的上海“老克腊”。全国各地的商家提前半年就预付了全额货款,开着货车到宁波杉杉门口巴巴等上十天,好说歹说才能拉走订货量的一半。一些城市由于货源稀缺,甚至要凭结婚证才能购买一套杉杉西服。

一个破产边缘的厂“翻红”了。

1991年,杉杉在上海中百一店开设了首家服装品牌专卖厅。1995年,杉杉邀请台湾形象策划高手协助完成了企业形象导入,成为服装界第一个完成CI战略导入的企业。时至2006年,杉杉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达48亿元人民币。

但你以为“杉杉”是西服的代名词,那你错了。

——转合

别人才看见杉杉的烈火烹油,郑永刚却感觉到了天花板。

“企业做长久,做强、做长,它的核心是思考。你的企业做成现在这样,其实是你10年前、8年前的思考形成的结果。所以多数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别短,就因为它没有思考,干到哪儿算哪儿,亲自指挥,亲自打仗,打赢了就打赢了,打死了就打死了。真正做大企业,要有思考的,然后经过长时间不断地追求和坚持。”

作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服装企业,杉杉早已在业内遥遥领先。但郑永刚意识到,服装行业做到500亿难度很大。随着其他服装企业品牌营销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品牌的大量进入,国内服装业高速发展期将随之结束。

郑永刚提出,服装行业还是要坚持做好,但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够了。杉杉集团必须要综合发展,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1999年,在浦东区政府的盛邀之下,郑永刚带领部分团队从宁波搬到了上海。依靠杉杉的盛名和郑永刚的个人声誉,想在当时已经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中分得一杯羹,并不是什么难事。

房地产不是核心竞争力。郑永刚的目光似乎有些游离物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杉杉要进军高科技。

做衣服的要搞高科技了,这步子太大,旁观者心里不免有“扯淡”的嘀咕。

郑永刚自然不懂高科技(他坦陈,自己连做衣服也并不懂),他让集团投资部门广泛调研项目,要求有两个:技术必须领先,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快速反应的投资部门把一份报告放在了郑永刚的案头:鞍山热能研究院正在研发“中间相碳微球”即“锂电池负极材料”,已申报国家863发展计划项目,具有国际领先性。当时的充电电池市场还是镍氢电池的天下,锂电池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当时整个国家都没有这个产业,而我断定,未来新能源新材料肯定要成为颠覆性的产业。”

1999年9月,郑永刚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连人带技术全部收购,一起弄到上海来。

仅仅用了一年,新公司就完成了年产200吨中间相碳微球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并于2001年正式投产,终结了日本企业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当时日本产品卖到中国是60万元/吨,杉杉产品上市后将价格降到了40万元/吨。杉杉成为行业内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生产企业。

2003年,杉杉决定涉足锂电池正极材料。而此时企业既无技术也无生产能力,郑永刚就马不停蹄走访了全国4家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当年11月,郑永刚迅速圈定其中客户最认可、技术最强的一家,投入几千万元收购并扩充产能。目前这家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公司。

郑永刚在战略会上告诉下属:“全世界有200多家锂电池制造企业,我们只做材料供应商,他们全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要是做锂电池,他们就都是竞争对手。”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铜箔和隔膜组成。郑永刚决心把每一个关键环节纳入杉杉怀中。2005年2月,杉杉科技收购了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电解液项目收入囊中。

杉杉搞新能源一路攻城略地,但好几年都没有赚钱,全靠集团支撑,赔钱赔到所有人都觉得没信心了。郑永刚沉住了气:“我如果具体参与这个企业经营的话,经营上连续亏损,就会连头也抬不起来,关掉算了。但从做战略的角度考虑,付出努力,做到全球最高水平,你总有一天会赚钱的。”

几年后,杉杉的高科技板块果真迎来爆发性的增长,从年利润百万级跃升亿级,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赢利点。

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

未及人们了解郑永刚的高科技新身份,郑永刚又扎进了金融圈。

“从服装到高科技,又做金融了。这个跟上学一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那是自然的事。实业是基础,金融肯定要去涉足,思考产业资本跟金融资本怎么样去结合。”

早在1990年代,杉杉即投资设立了信用社,这是中国资本充足率最高的银行之一——宁波银行的前身。

2007年,杉杉为股权投资搭建了专门的平台——杉杉创投,主要致力于股权投资和产业并购领域的项目研究、投资实施和投资交易操作,形成了以Pre-IPO投资为主,中短期收益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产业资本的并购投资和财务顾问等多业务并举的格局。

通过持有26%正德人寿(现已更名君康人寿)股份,郑永刚的脚步又迈进了保险业。

“保险是低成本的长期资本。没有金融支撑的话,实体经济发生了困难,人家也不可能老去了解你这个企业到底怎么样,解决不了问题的话,会很危险。”

但郑永刚并没有赶2014年民资银行的初生潮。“现在新做的银行,风险比较大了,其实有一个全国性的机构就够了,把这个去做大就行了,你不用多,你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多了反而不好,就一个,把它做强。”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迫近,郑永刚又将目光投向大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奥特莱斯。郑永刚认为,现在中国的奥特莱斯,更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房地产项目,未来90%都将倒闭。他与业内世界排名第二的三井集团合作,正在哈尔滨等五个城市做纯粹的、赢利的奥特莱斯。“我还是反复强调一个概念:你过去10年前的思考,只要坚持,就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龙头,甚至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杉杉集团高管们印象最深的是老板的口头禅:“岁数老了不可怕,身体老了也不可怕,就怕头脑老了。头脑老了不如割掉算了!”郑永刚开玩笑地用手在脖子上做出“割”的手势,伴随着青年般凌厉的眼神。

决胜于时光之外

与大部分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的浙商老板相比,郑永刚的权力有点儿——太小了。

“上市公司本身就是独立的,我最多参与一些股东实际控股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实际上不是经营当中的事,是战略当中的事。”每次路过下属企业,如果事先没有打招呼,去解决重大事项的决策问题,郑永刚都会过其门而不入。“你大老板来了,总得有一大堆人陪着你,轻不得重不得的,就会打乱他们整个的工作安排。”郑永刚务虚,只干发展战略、决策定位这样的大事情。杉杉已经超越了需要“视察”的阶段。

生于1958年的郑永刚,已是“坐五望六”的年纪,但他70后、80后的手下,依然需要在行动力上勉力奔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郑永刚喜欢打高尔夫,打了七年,每周要打两场,开玩笑都是掷地有声:“总裁可以不做,高尔夫不能不打。”球友评价他“打球姿势非常难看”,却不妨碍郑永刚打到了81杆的不错战绩。陪他打过球的下属觉得意料之中,“结果导向”也是他的工作风格。

主持人曹启泰送给他一幅漫画,画面上郑永刚正在挥杆,画面中并没有高尔夫球:“因为我们现在真的不知道您同时在打几粒球,球现在往哪儿飞。”

嗯,忘了说,杉杉2015秋冬系列产品,名字就叫“时代勇士”——在云诡波谲的时代里,勇士是那些无论征途漫漫雾霾重重,永远保持冷静,继续前进的行者。

记者:从服装业到新能源的转型很快,但杉杉在新能源产业的积累过程实际上要比服装业慢很多。

郑永刚:一个新技术的出现,真正要稳定地运用到一个产业上面去的话,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这需要有大的格局。为什么很多企业生命周期很短很短?一个原因是投机,另一个是没有思考。房地产好,大家就都去搞房地产,甚至权钱交易,腐败官员被抓自己也进去了。让一部分人实干,高层要思考,做战略格局研究。十年前很多人觉得马云是骗子,十年后马云成了亚洲首富,这就是他思考过的大格局。

记者:杉杉进入新能源行业,您的期许是什么?

郑永刚:传统制造行业,我们干不过人家,但互联网这种新型产业,我们的起点是一样的,中国一下子就进入世界巨头的领域。新能源也是一样,就是要把工业革命标志性的东西给颠覆掉,不颠覆就不是革命,不过就是赚钱而已。十年前我意识到,石油的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总会枯竭,人类需要可再生能源。我相信五年之后,起码中国的公交车会全部使用新能源。从前38万元一吨的负极材料,现在只要7万元,5年以后杉杉可以做到只要3万元,锂电池的性能和功能完全变化,性能稳定质量好,电动车全面取代汽油车了,这个颠覆就是时代的革命。我一直在这个领域,就有成为世界巨头的机会。要从上游拥有资源,也要做终端产品,中间做大,整个行业是打通的,这样我就有信心做成世界500强。我是中国开创这个行业的第一人,我的梦想肯定是这个方向。

记者:杉杉已经掌握了锂电池的全部核心技术,是否有进军电动车行业的计划?

郑永刚:实际上,我们的汽车已经在路上跑了。因为轿车的品牌效应太重要,所以我们暂时没有涉足轿车,我做城市公交和冷链物流的专门车辆。这是我们与日本和德国技术合资生产的。技术方面的东西,一定要一步到位达到世界领先。

记者:从服装跨越到高新能源,这个转型建立在对整个市场的预判上,今天的成功是需要当年的勇气的。

郑永刚:国家后来也提出转型升级,但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对市场预判,转型升级,就是你工作的主要内容,等到国家提出了你再转型,已经滞后了。你就是要研究全球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发展……所有你都要去研究。我1989年接手甬港服装总厂的时候,实际上就做了个升级的事,人家做衣服,我就做品牌。衣服之外,最有价值的一个是品牌,一个是市场网络。原来中国没有服装专柜,我不懂,我把它创立出来了。一个小小的颠覆,最后把整个行业给颠覆了。

记者:有媒体评论您是一个非常自信又低调的人。作为成功的企业家,您会有偶像吗?

郑永刚:杉杉的股票,我不希望股价飙高,希望它稳定地涨,就是跌也不会很惨。就跟我做人一样,一生不做投机,不权钱交易,不官商勾结。有人崇拜李嘉诚,崇拜比尔•盖茨,我想了半天,我好像没有崇拜的。我是我,他们是他们,我不了解他们,我自己想做的事,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原标题:郑永刚:决胜于时光之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